DB21T 1819-2010 退化柞蚕场生态恢复技术规程
ID: |
DCA2833CEC4043BF80D0853413C45577 |
文件大小(MB): |
0.23 |
页数: |
15 |
文件格式: |
doc |
日期: |
2016-12-9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DB21,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 1819-2010,退化柞蚕场生态恢复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for degraded tussah field,(NEQ),2010-07-21 发布 2010-08-21 实施,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目 次,前言 III,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 1,4 生态恢复对象 2,5 生态恢复目标 2,6生态恢复调查与设计 2,7生态恢复技术措施 3,8 生态恢复作业实施 4,9 生态恢复成效调查 4,10生态恢复档案管理 4,附录A(规范性附录)退化柞蚕场生态恢复小班现状调查表 5,附录B(规范性附录)退化柞蚕场生态恢复小班规划设计一览表 6,附录C(规范性附录)退化柞蚕场生态恢复按始封年度统计汇总表 6,前??言,本标准的编制规则依据GB/T 1.1-2009,本标准由辽宁省林业厅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尤文忠,邢兆凯,张慧东,赵刚,郭锦山,颜廷武,魏文俊,本标准首次发布,退化柞蚕场生态恢复技术规程,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退化柞蚕场生态恢复的对象、目标、调查与设计、技术措施、作业实施、成效调查和档案管理的原则性、技术性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退化柞蚕场,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8337.3-2001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DB21/706-2009 森林经营技术规程,3 术语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柞蚕场,柞蚕场是柞林经人工砍伐修剪,培育成具有特定树型用于放养柞蚕的场地,3.2,退化柞蚕场,由于多年不规范的柞蚕放养,造成树势明显衰退、株(墩)数减少,郁闭度下降的柞蚕场,3.3,砂化,因植被减少,严重退化,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地表有砂石裸露,3.4,生态恢复,对退化柞蚕场停止放蚕,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替,或利用自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退化的柞蚕场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形成森林的一项技术措施,3.5,封山育林,在有一定种源的条件下,采取封禁,减少人、畜等外界因素对林地的干扰,以恢复植被和促进林木生长的措施,3.6,人工促进生态恢复,采用人工辅助措施,促进生态恢复的过程,3.7,根刈,在柞树主干距地面小于10cm以下处剪伐,3.8,中刈,在柞树主干距离地面70cm~80cm处剪伐,3.9,郁闭度,林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3.10,灌草总盖度,灌草叠加的覆盖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3.11,小班,小班是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统计和经营管理的基本单位,其生物特征和经营特征基本相同并与相邻小班又有显著差别,4 生态恢复对象,a) 地处坡度25°以上或山脊或岩石裸露或砂化的柞蚕场,b) 郁闭度0.6以下或灌草总盖度65%以下的柞蚕场,c) 根刈墩数1500/hm2以下或中刈墩数1050/hm2以下的柞蚕场,5 生态恢复目标,通过生态恢复将退化柞蚕场逐渐培育成生态公益林或用材林,当林分生长达到抚育采伐条件后,执行GB/T 18337.3-2001和DB21/706-2009,6 生态恢复调查与设计,6.1 生态恢复调查,6.1.1 自然环境和植被状况调查,a) 自然环境: 气候、地形、地貌、土壤,b) 植被状况:自然植被类型、柞蚕场柞树生长情况、灌木与草本的分布和生长情况等,6.1.2 小班调查,按照不同坡位或沿对角线采用随机设置样地实测的方法进行小班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详见附录A):,a) 位置:所在乡镇、村、林班或村民组、小班、经纬度,b) 权属:林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及承包期,c) 地形地貌:坡位、坡度、坡向,d) 植被:树种组成、树木株(墩)数、高度、郁闭度,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盖度,e) 土壤:土层厚度、土壤侵蚀类型以及砂化程度等,f) 确定小班四至界线,求算小班面积,6.2 生态恢复规划设计,生态恢复规划设计主要包括:,a) 生态恢复区范围:确定生态恢复区面积与四至边界,b) 生态恢复区概况:生态恢复区自然条件、森林资源和地类与规模等,c) 生态恢复技术措施:根据生态恢复区的立地条件和蚕场退化程度确定生态恢复技术措施(详见附录B),d) 生态恢复管护措施:根据生态恢复区的立地条件等确定管护措施,e) 生态恢复目标:确定生态恢复达到的目标,f) 作业量:各种生态恢复技术措施的作业量,劳动力来源和年度施工任务,g) 投资概算:根据生态恢复的面积和作业量进行投资概算,并提出资金来源、筹措办法以及使用计划,h) 生态恢复效益:按生态恢复目标,估测项目实施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7 生态恢复技术措施,7.1 封山育林,7.1.1 封山育林对象,对需生态恢复的退化柞蚕场实行封山育林,禁止放牧和一切不利于树木和植物生长繁育的人为活动,7.1.2 封山育林管护措施,a) 警示:在封育区周界明显处,设置固定封山育林标牌,刷写永久性封山育林标语,b) 围封:在牲畜活动频繁地区,可设置围栏进行围封,c) 界桩:封育区无明显边界或无区分标志物时,可设计界桩以示界线,d) 人工巡护:根据封育区面积和人、畜危害程度,可设置专职或兼职护林员,加强封育区管护,7.2 人工促进……
……